为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生活困难,今年以来,我市一手抓防疫,一手保民生,通过发放临时救助金、提前发放低保金等方式,守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底线”。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办工作人员俞天霞正在进行电话回访:“喂,你好,请问是胡爱琴阿姨吗?”
市民胡爱琴说:“是。”
“我是民政局工作人员,您的八月份低保金已经打到卡里了,另外给您打了500块钱的临时救助金。”俞天霞说。
市民胡爱琴说:“好好好,我的手机短信已经来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为解决群众“燃眉之急”。市民政局与乡镇、街道简化工作流程,针对符合兜底脱贫对象、低保对象、特困老人、重病重残人员、“三留守”人员等弱势群体政策要求的,提前发放临时救助金,做好便捷高效的民生保障工作。
“我们对社会救助的审批权限进行下移。同时,简化审批流程,取消民主评议、入户调查环节,实行先救助、后审批,救助资金及时足额进行发放。”市民政局党组书记沈克狄说。
同时,我市对无法外出打工、困难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打破户籍、身份限制,主动救助,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难题。
“我们为各乡镇和街道下拨了临时救助资金31.5万元,七月份以来各乡镇和街道为65户困难群众和滞留在咱们阜康无法返乡困难人员发放了临时救助资金6.6万元。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关注咱们困难群体,保障好咱们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办主任刘慧说。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我市持续做好民生“兜底”保障,对符合退出低保户条件的的建档立卡贫困延长退出期一年,确保稳定脱贫后退出低保。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沈克狄说:“已经列入“一年渐退期”的建档立卡户有32户77人。下一步我们结合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困难群众诉求的排查力度,及时准确掌握困难群众的诉求,及时把诉求解决到位,足额的把各类保障资金发放到位。”
为及时收集群众困难诉求,市民政局开通24小时困难群众诉求电话,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做到摸排无遗漏、无盲区。
“我们的困难群众诉求电话是0994-3222108,24小时接听群众困难诉求,截止目前,我们累计摸排弱势群众2400余人次,关心关爱帮扶1657人次、解决诉求646个,电话回访650余人次。”市民政局党政办主任薛康说。
今年以来,我市为各乡镇(街道)下拨临时救助资金31.5万元,为178户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7.59万元。同时对全市城乡204户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46人,孤儿12人每户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资金500元,共计18.1万元。